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将爱国热情倾注到发展行动中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4-20浏览次数:2176


     本网讯 4月17日,新华社播发署名文章:《将爱国热情倾注到发展行动中去》。

  文章指出,爱国热情弥足珍贵,必须百倍珍惜;民意表达更不容忽视,应引起西方某些媒体、政客的深思和反思。爱国热情必须纳入理性的轨道,必须转换成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进一步转换成为社会要稳定、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的共同心声;进一步转换成为励精图治、增强国力的坚强意志;进一步转换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自觉把爱国情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附新华社署名文章:

  将爱国热情倾注到发展行动中去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廖翊

  近日,“抵制法国货”的呼声,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广为流传。 

  这一行动事出有因:“3•14”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一些西方媒体、集团、政客罔顾历史事实,支持达赖分裂主义势力,居心叵测地诽谤中国、妖魔化中国,其中以法国个别人为甚。不久前,当奥运圣火传至巴黎,在当地受到“藏独”分子的阻挠和干扰。 

  西方某些人的卑劣行径,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爱国热情。“抵制法国货”就是民众这种爱国热情的朴素表达,是一种民意的真实表现。 

  我们要说,爱国热情弥足珍贵,必须百倍珍惜;民意表达更不容忽视,应引起西方某些媒体、政客的深思和反思。 

  我们也要说,爱国热情必须纳入理性的轨道,必须转换成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危机和希望同在。 

  在挑战和危机面前,改革开放30年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定发展不放松??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从“一心一意谋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始终是中华大地的主旋律,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所在。 

  从1998年的特大洪水到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从2003年的抗击非典到今年的抵御冰雪灾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定步伐;无论怎样的艰难困苦,都挡不住13亿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和美好生活的坚强意志。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即将举办的奥运会也将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良好形象。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于磨难的中国来说,未来之路绝非坦途。 

  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并不太平,西方一些人的偏见的确存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帮助更多的人认识“3•14”拉萨暴力事件的真相,认清达赖集团的真相,认清某些别有用心者的险恶用意。

  我们加快国内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将满腔爱国热情化作爱国行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今时今日,重温几个月前中共十七大所发出的号召,让我们更加感觉到: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这是我们的理性选择、不二选择。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坚信:历史不容歪曲,真相不容歪曲,而时代的潮流更是不容阻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经受住这次考验,在风雨中愈炼愈强;迎接中华民族的,必将是无限曙光。